氣候風險、機會與財務相關揭露

氣候風險、機會與財務相關揭露

面向TCFD 揭露項目本公司回應措施
治理董事會對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監督情況精元電腦於氣候議題上以董事會為最高監督單位,本公司已訂定經董事會通過之「風險管理政策及程序」,董事會為風險管理最高決策單位,為強化氣候相關風險管理,已建立相關管理制度與規範。並於 113 年 11 月經董事會通過設置「永續發展委員會」為永續發展相關工作之決策及督導單位,以強化公司經營體制、致力環境保育及善盡社會責任,使董事會得履行保障公司、員工、股東及利益相關者權益之職責。 轄下設有永續辦公室,負責整合公司跨部門任務小組永續發展事務之推行,每年至少1次向董事會報告。
管理階層在評估和管理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角色為統籌整體氣候策略並監督高階經理人執行氣候相關風險管理情形及關鍵績效,由總經理召集,每年邀集各單位主管,藉由全面性的評估分析包含氣候在內的各類風險情境,研擬因應與調適策略。
策略所鑑別的短、中、長期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

本公司依重大性原則,進行與公司營運相關之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議題之風險與機會評估,鑑別出相關風險與機會如下:

期間風險/機會議題可能影響
短期機會提升工廠設備及辦公室能源使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減少能源消耗,營運成本降低
中期轉型風險台灣環境部正式訂定碳費制度,各國陸續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可能造成產品銷售成本提升。成本上升,導致競爭風險增加
中期轉型風險因國際市場對低碳技術轉型需求增長及客戶氣候意識提升,增加研發及資源投入壓力,並推動綠色產品的市場需求若未能符合市場轉型需求,可能影響企業競爭力,導致訂單減少及財務效益下降
中期轉型風險未投入於低碳技術轉型,錯失投入低碳研發的機會低碳產品和新技術成本增加
中期轉型風險公司被視為不環保,影響品牌形象永續績效不佳可能影響聲譽
中期實體風險極端氣候影響供應商營運,可能導致供應中斷或延誤原物料供應不穩,增加庫存及延誤成本
中期機會全球對低碳和綠色產品需求上升,促使公司提升技術應用產品需求上升,帶動收入增長
中期機會客戶偏好符合環保規範的產品,提高公司形象提升品牌形象,增強競爭力
長期轉型風險政府政策推動永續法規日益增多,企業需擬定相關計畫入和提升合規成本營運成本上升,低碳轉型增加財務負擔
長期實體風險氣候變遷導致限水限電倉儲設施損壞、物流中斷,增加成本
長期實體風險由於自然災害或人為不可控因素,導致公司營運中斷。生產停工,收入損失。
長期機會透過產品或服務的推陳出新。降低全球因氣候變遷風險所帶來之衝擊以關鍵技術為核心,跨領域發展新產品或服務,提升組織彈性。
在業務、策略和財務規劃上與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衝擊
風險/機會議題潛在財務影響因應措施
碳稅或碳費之費率提高營運成本增加提早規劃導入再生能源,降低生產製程能
因應國際趨勢,須提高投入再生能源比例綠電採購費用增加多方評估綠電採購來源,逐年提升採購量避免短衝擊
永續相關法規增加,提高營運成本須隨時動態調整,營運成本增加時時掌握政策法規變化,提前部屬因應降低衝擊
永續產品需求增加,開發或增加低碳商品與服務滿足客戶對永續產品需求,增加營收關注市場動態,與客戶保持良好互動,即時開發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
關注市場動態,與客戶保持良好互動,即時開發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取得新市場機會,增加營業收入持續投入研發資源,開發低碳產品
在策略上的韌性,並考慮不同氣候相關情境參照 IPCC 之 RCP8.5 推估情境,以及國發會「淨零排放路徑圖」、氣候變遷因應法等政策,打造策略韌性。
風險管理在氣候相關風險的鑑別和評估流程

本公司氣候相關風險的鑑別和評估流程:

  1. 風險識別:由總經理招集各單位主管每年進行鑑別氣候相關的風險與機會。每年藉由全面性的評估分析包含氣候在內的各類風險情境,研擬因應與調適策略。
  2. 數據收集:收集內外部數據,包括氣象數據、政府政策、行業報告和學術研究,為風險評估提供科學依據。
  3. 情境分析:使用 IPCC 氣候變遷情境(如RCP8.5)進行未來氣候情境模擬,配合政策法規評估不同情境下的潛在風險。
  4. 影響評估:對識別出的風險進行評估,分析其對公司運營、財務和聲譽的潛在影響。根據風險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進行評估。
  5. 優先排序:根據評估結果,對風險進行優先級排序,將高風險項目列為優先管理對象,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
在氣候相關風險的管理流程

本公司風險管理流程包括:風險辨識、風險衡量、風險回應、風險監控、風險報告。

  1. 風險辨識:由總經理召集各部門主管與永續專責單位,依情境分析及PESTLE(Political, Economic, Socio, Technology, Legal and Environmental) 分析執行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之辨識與分析。
  2. 風險衡量:各相關部門依職掌內容評估各項風險因子後,應訂定適當之曝險衡量方法, 俾作為風險管理的依據。
  3. 風險回應:各部門於評估及彙總風險後,對於所面臨之風險宜採取適當之回應措施。
  4. 風險監控:各部門主管對於職掌範圍及管理流程所面對之各項風險管理之執行情形, 應隨時監督管控,並適時採取必要措施。
  5. 風險報告:為充分紀錄風險管理程序及其執行結果,督導風險管理運作機制,每年至 少一次於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中報告公司所面臨的風險環境、風險管理重點、風險評 估及因應措施,以推動風險管理與執行。
氣候相關風險的鑑別、評估和管理流程如何整合在公司的整體風險管理制度為確保本公司風險管理制度之完整性,以有效管理本公司在營運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各種內、外部風險,確保營運目標的達成,已訂定《風險管理政策與程序》,以保障股東權益及追求企業永續發展,內風險管理範疇包括「營運風險」、「財務風險」以及與氣候相關之「環境風險」等之管理。本公司整合氣候風險於整體風險管理制度中,透過多部門協作,依據PESTLE分析及情境模擬,鑑別短、中、長期氣候風險與機會,並建立指標化管理機制,以持續監控、評估和應對風險,實施包括碳費管理、節能減碳及資源效率提升等策略,確保公司永續經營與價值創造。
指標和目標說明公司依循策略和風險管理流程進行評估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所使用的指標

本公司使用以下指標評估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

  1. 風險暴露度與機會價值度

根據風險發生可能性 (A 值) 與衝擊性/效益性 (B 值) 計算風險暴露度及機會價值度 (C = A × B),用以識別重大風險與機會等級。

  1. 情境與框架分析

使用 PESTLE 分析(政治、經濟、社會、技術、環境、法律)結合情境模擬,識別短、中、長期風險與機會。

範疇一、範疇二溫室氣體排放和相關風險精元電腦台灣營運據點(包含台中總公司、大雅廠區、新北辦公室)2023年範疇一及範疇二溫室氣體排放量合計1,310.03CO2e,2022年範疇一及範疇二溫室氣體排放量合計1,640.37CO2e。(本數據為自行盤查,未經外部第三方確信。)
管理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所使用的目標,以及落實該目標的表現本公司為進行氣候風險與機會管理,訂定目標與執行情形如下:
能源管理目標水資源管理目標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廢棄物減量目標
以 2022 年為基準年,台灣總公司每年能源耗用減少 1%以 2021 年為基準年,台灣營運據點每年取水量下降 1%以 2022 年為基準年,台灣總公司範疇一及範疇二至 2030 年排放量減少 32%以 2022 年為基準年,台灣營運據點每年廢棄物產生量下降 1%

執行情形

2023 年用電量較基準年減少11.25%2023 年取水量相較基準年減少2.8%2023 年較基準年減少 12.47%2024年度台灣營運據點廢棄物產生量為77.262公噸,相較基準年(74.596公噸)增加3.57%